南京日報:啟迪孵化器讓創業者們聽到了夢想“花開”的聲音打印
發布時間:2024-08-13來源:南京日報
今日,《南京日報》以《大“器”!全國“四連冠”》為題報道了南京硬科技專業型科技企業孵化器,指出以啟迪之星為代表的一批孵化機構長期關注初創項目,鏈接各方資源,并逐步形成了“技術研發—成果孵化—平臺推廣”這樣一條技術成果從“書架”到“貨架”的產業化路徑,成為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重要“橋梁”和載體支撐。
▲ 《南京日報》8月13日報道
報道舉例道:5月28日,“科技鎮長團杯”第七屆江蘇省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舉行。南京安能益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憑借其卓越的創新能力和扎實的項目實施,在眾多“高精尖缺”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榮獲大賽三等獎。
“這幾天正忙著變更注冊信息呢。”安能益聯合創始人季書涵博士最近又忙又開心,“項目研發已經投了幾百萬元了。現在,公司被納入了‘啟迪之星·壹計劃’,啟迪不僅進行微股權投資,后續還有項目培育。”
創業者冒著風險奔赴成長,短期內很難給予陪伴者優厚回報,只有二者的利益和愿景牢牢綁在一起,孵化器才能想方設法幫助和支持企業發展。
為了和企業實現強綁定,啟迪選擇了投資,做企業的合伙人。“一般我們在初創階段投資,等企業發展步入正軌,就會逐步撤出投資。”江蘇啟迪孵化板塊負責人、啟迪之星南京執行總經理薛桂榮介紹,初創型科技企業最頭疼的莫過于滿世界找錢。他們擁有先進的理念、前沿的技術,但往往因門檻太高、風險太大、時間太久等種種原因遭受冷遇。“第一桶金”成為科技企業早期發展的命門所在。“企業成長需要過程,特別是硬科技領域,我們希望盡可能用長線眼光陪伴企業。”
從想法到產品,再到盈利,創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企業發展初期確實缺錢,可從長遠看,后續的資源對接更為關鍵。
對南京圖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史凱來說,選擇啟迪的重要原因,是其源于1999年的清華創業園,具有強大的資源對接能力。“我們兩位創始人都是留學回來創業的,相比資金,我們更希望能在技術上和在寧高校建立產學研合作。”在啟迪組織的一次路演活動中,史凱結識了兩位南理工的教授,“兩位老師的科研方向與圖捷發展方向正好契合,都是AI、大模型等,目前正在對接產學研合作。”
目前,江蘇啟迪科技企業孵化器梯度培育成效顯著,已累計孵化企業418家,其中科技型中小企業127家;培育專精特新企業14家、獨角獸和瞪羚企業3家、高新技術企業61家。
報道還強調,當前,全球科技創新進入密集活躍期,我國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創新孵化器在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中面臨著新使命、新要求。
隨時代潮流而變,南京正在完善孵化鏈條、創新服務體系、培育品牌載體上多方發力,推動孵化器更加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轉化應用,以高質量科技創新創業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成立國際科技園及創新區域協會中國辦公室江蘇工作組、啟動荷蘭科技企業中國創業軟著陸計劃……依托南京的產業政策、啟迪控股的全球創新網絡和垂直孵化體系,江蘇啟迪也正著力搭建國際創新交流合作平臺,全方位開展海外科技項目創新服務。今年5月,啟迪還推薦圖捷科技參加了亞洲最大的全球創新大會SusHi Tech Tokyo 2024,向來自全球的客商展示其AI+AR的最新技術產品。
未來已來。不斷變革的孵化器,正是我們擁抱未來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