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院士”朱有勇在騰沖啟迪科學家小鎮開講 昆明生物制造研究院成果轉化基地揭牌打印
發布時間:2022-08-25來源:云南啟迪
8月24日,中國·騰沖科學家論壇之《院士講壇》第三期在騰沖啟迪科學家小鎮舉辦,“時代楷模”、中國工程院院士、云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云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主席朱有勇開講。云南農業大學原校長、昆明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盛軍教授,西南林業大學副校長何霞紅教授一同出席“院士講壇”及系列活動。期間,與會院士專家等還與保山、騰沖兩級政府主要領導、相關機構負責人及駐地院校主要負責人、有關企業負責人進行了座談交流。啟迪控股高級副總裁、云南啟迪董事長陳禹全程陪同。
▲《院士講壇》第三期在騰沖啟迪科學家小鎮舉辦
在《院士講壇》開講前,保山市副市長張云怡致歡迎辭,向來賓介紹了保山、騰沖的資源稟賦,以及依托騰沖資源環境優勢、啟迪科學家小鎮、院士村項目舉辦中國·騰沖科學家論壇的進展情況。對朱有勇院士及有關專家學者親臨保山、騰沖調研指導表示誠摯的歡迎和感謝。她表示,這是一次十分寶貴的機會,懇請朱有勇院士一行對保山、騰沖的產業發展進行“把脈會診”,保山、騰沖將積極推進“院士講壇”和朱有勇院士一行實地調研指導成果的轉化利用工作,助推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朱有勇院士做主旨演講
朱有勇院士以“農民院士——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為主旨,圍繞“‘頂天’科研,‘立地’事業的科技扶貧經歷”,結合保山實際,從基本情況與工作思路、科技創新與特色產業、鄉村振興實踐與成效三個方面系統介紹了山區林下中藥材、河谷冬季馬鈴薯、半山區旱地水稻等產業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的實際案例。全面回顧了自己的求學、科研之路,特別是在花甲之年,以雙手為筆、以雙腳為尺、以汗水為墨,同當地群眾一起奮斗,在祖國大地書寫“科技扶貧論文”的故事。朱有勇院士始終貫穿于打贏脫貧攻堅戰、接續鄉村振興全過程的奮斗精神深深感染著現場觀眾,通過他接地氣、充滿生活氣息的講述引發了現場全體共鳴。大家積極踴躍地與朱有勇院士就農村產業發展、農業科技運用等進行互動交流。
▲“昆明生物制造研究院騰沖成果轉移轉化基地”揭牌
▲座談會現場
《院士講壇》結束后,現場還分別舉行了“昆明生物制造研究院騰沖成果轉移轉化基地”落地騰沖啟迪科學家小鎮的揭牌儀式、召開了院士專家座談會。其中,朱有勇院士、盛軍教授及相關領導共同為基地揭牌。盛軍教授表示,將積極支持相關科研成果在騰沖轉化應用。立足地方生物多樣性優勢,依托騰沖啟迪科學家小鎮院士村院士及專家學者資源、雙創中心孵化服務功能,全力推動云南省乃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生物制造研究成果轉移轉化、相關企業引育孵化,培育具有先發優勢和區域特色的產業創新集群。在隨后召開的座談會上,朱有勇院士一行與保山市、騰沖市相關領導圍繞農業產業發展,特別是科技助農、科技興農等進行了深度探討。在談及加強農業基礎建設、提高糧食生產能力、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建設現代農業、推廣重大實用技術、提高種業競爭力等方面時,與會人員展開了熱烈交流。
延伸閱讀
朱有勇,1955年11月16日生,“時代楷模”、電影《農民院士》原型人物、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植物病理學專家,云南省個舊市人,畢業于中國農業大學,現任云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云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被譽為“農民院士”。
朱有勇院士致力農業科學研究,帶領團隊開創性地研究了作物多樣性控制病害的效應、機理和推廣應用,立足農村實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云南貧困地區培養了1000余位科技致富帶頭人。其先后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和中宣部“時代楷模”等榮譽稱號。
多年來,朱有勇院士發明專利20余項,獲得重大獎勵18項,在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00余篇,他的作物多樣性控制病蟲害新方法累計推廣運用3億多畝,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為“農民院士”。然而,他卻說:“大家叫我‘農民院士,我心里很清楚,農民院士,農民在前、院士在后,我是農民的兒子,為農民服務是我的本分!”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這位“農民院士”真正地將論文寫在了大地上,讓科技成果遍地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