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職工“雙創”的種子在啟迪萌發!打印
發布時間:2023-01-12來源:工人日報
“作為第一家入駐徐州工會職工創新創業園的公司,九快智能在這里從無到有、由小做大,歷經5年發展成為營收千萬元的大公司,創業園就是我們的福地!”近日,再次來到職工創業園的江蘇九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許偉感慨萬千。
▲《工人日報》1月12日報道
2017年8月,江蘇省徐州市總工會與鼓樓區政府、啟迪之星(徐州)公司依托工人文化宮部分陣地資源,合作創立徐州工會職工創新創業園(徐州啟迪創新創業產業園),園區運營面積達12150平方米。5年來,工會、政府、企業三方通力合作,投入1700萬元用于裝修改造、綠化美化及基礎設施更新,孵化成功眾多創業企業。如今,園區聚集了一批現代服務業、電子技術等優質企業,累計貢獻稅收1200余萬元,走出一條工會服務創新創業的新路。
聚合“雙創”資源,深化平臺服務
徐州量蜂唄唄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由大學生自主創業的信息流廣告業務推廣公司,2019年入駐職工創新創業園。目前,公司業績已實現每年100%~150%的增幅。
“創業之初,人員難招聘,對行業政策也不了解,后來在工會的幫扶下,才順利完成崗位設計及核心人才招聘。”量蜂唄唄創始人韋存祥說。
在園區,徐州市總工會充分發揮工人文化宮的職能,著力打造“創業樂園”。作為合作方之一的啟迪之星(徐州)公司則依托在招商引資、人才引進、企業孵化、園區運營等方面的優勢和資源,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系統,提升園區整體孵化能力。
入駐企業的規模和實力有了一定提升后,園區通過進一步提供金融、知識產權、天使投資、商務、法律、技術、指導等全方位專業服務,進行“加速孵化”。對發展較弱的小微企業,實行一對一專人服務,建立技術幫扶臺賬,使幫扶更具針對性。
九快智能就是一對一專人服務的受益者。“剛入駐時,資金、經驗不足,工會不僅減免了房租、水電費用,還無條件幫助我們組織職工參加各類學習培訓。”許偉說,正是有了工會的幫助,公司才有今天的成績。
搭建聚集高地,促進成果轉化
為把園區搭建成企業聚集高地,徐州市總工會打造“科技成果轉化+創業企業孵化+創新人才培養”的發展模式,構建“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鏈條孵化體系,推動創新創業園不斷提檔升級。
2020年6月,隆迅(徐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入駐創業園,不僅享受到租金優惠,還在工會幫助下拿到了銀行貸款。園區還積極幫助該公司轉化創新成果,達成創新產品第一筆5000個小批量訂單。
創業園所在地工人文化宮主任朱衛東介紹,園區始終堅持創業需求與服務無縫對接,為創業團隊和企業提供“金融+技術+人力”集成創新服務,形成了具有區域特色的科技創業孵化生態,催生了一批成長型創新領軍企業。
園區運營5年來,共孵化4家成功掛牌上市的企業、4家獲得啟迪之星“壹計劃”投資企業、5家企業獲得江蘇省民營科技企業稱號、30家企業獲評江蘇省科技型中小企業。
堅持長效服務,打造工創品牌
為了健全工會創新創業服務體系,服務好入駐企業,園區合作方還成立工會聯合會和創業孵化綜合服務中心,建立月聯席會議制度,推出一系列服務舉措,為入駐企業免費提供會議室、接待室、路演廳等公共區域,以及投影儀、打印機、飲用水、網絡等辦公設施。園區平均每年舉辦各類創業培訓、創業沙龍等活動60余場次。
此外,園區還設立“工會創業導師工作室”,選聘具有豐富創業經驗和創業資源的企業家、專家學者、勞動模范為創業導師,定期開展創業指導培訓班、座談會、投資沙龍等活動,為企業提供財稅、法律、媒體、知識產權、政策咨詢、創業幫扶等服務。
依托工會“工惠貸”創業借款業務,園區為企業提供小額貼息借貸款服務。截至目前,已為20余家企業進行申報。2022年5月,園區還聯合徐州市總工會相關部門舉辦“紓困穩崗工作座談會”,精準落實紓困惠企扶持政策。
徐州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王子華介紹,5年來,園區累計孵化項目和企業345家,帶動就業3000多人。